全球供應鏈中的勞工權利
全球供應鏈中的勞工權利
勞工權利涉及全球供應鏈中工人擁有的法律權利和人權。在本部分中,我們還概述了其直接雇主犯下的各種違法行為,以及被購買其產品的品牌公司所忽視的這些違法行為。跨越國界捍衛勞工權利是為了阻止公司通過全球化供應鏈採購來逃避其社會和環境責任。
童工
童工是指剝奪兒童童年、潛能和尊嚴的工作。通常是對兒童精神、身體、社會或道德上危險和有害的工作,或者干擾了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被定義為「童工」。要確定一個案例是否屬於童工,取決於不同國家的法規和政策,限制了兒童的年齡、工作類型和時間,以及工作條件。
國際勞工組織(ILO)設定了15歲(輕微工作為13歲)的一般最低工作或工作年齡和危險工作的最低年齡為18歲(在某些嚴格條件下為16歲)。這項基本公約將一般最低工作年齡設定為14歲(輕微工作為12歲),在經濟和教育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設定。
根據ILO的數據,有1.6億兒童(6300萬女孩和9700萬男孩)受到童工的困擾,估計全球約有十分之一的兒童是童工。近一半的童工處於危險工作中。
集體行動
集體行動指的是工人聯合起來對抗雇主,以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的行為。集體行動通常發生在同一工作場所,工人們聯合行動以展示他們的力量和訴求。集體行動的一個例子是簽署連署書。而在最廣泛的意義上,集體行動可以指的是共享相同目標和目的的人們聯合行動,以改善他們和其他人的地位。在時尚業,消費者、運動者和生產者很難獨自抗爭,因此集結力量,共同發聲,可以增加改善工人工作條件的機會。
集體談判
集體談判是勞工透過談判和組織工會,與雇主就薪水、福利、工時等工作條件進行談判的過程。
自由結社委員會認為罷工權不應僅限於產業爭議。與結社自由原則相抵觸的集體行動不應被禁止。然而,政府、品牌和供應商需要採取行動,確保在整個供應鏈中保護結社自由的權利。有了強有力的結社自由,集體談判實踐可以確保公正和平等的談判。透過集體談判,工人可以獲得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和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強迫勞動
強迫勞動是指通過使用暴力或恐嚇,或者通過操縱債務、扣留身份證件或威脅向移民當局告發等手段被迫工作的人。強迫勞動可以由國家機構、私營企業或個人對成人和兒童施加。
結社自由
結社自由是個人自願加入或退出群體(如工會)的權利,也是群體為了追求其成員的利益而採取集體行動的權利。在COVID-19期間,工廠一直以大流行為藉口,壓制組織工作,並暫停集體談判協議。在整個產業中,壓制工會權利的狀況是普遍存在的,這對製衣工人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在缺乏集體聲音和保護的情況下,工人面臨著日常侵犯,包括工資下降、不穩定的工作、長時間工作、強制加班,以及工作場所的身體和言語虐待。
性別暴力
性別暴力(GBV)是針對一個人的性別而施加的暴力,根深蒂固地植根於性別不平等。GBV可能包括身體、性、心理或經濟上的傷害。例子包括家庭暴力和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婦女和女孩是GBV的主要受害者,可能對家庭和社區造成嚴重和持久的影響。
國際勞工組織(ILO)
國際勞工組織(ILO)是聯合國機構,採取三方模式運作,讓來自187個會員國的政府、雇主和工人擁有平等的發聲權。作為國際勞工法的主要貢獻者,ILO旨在通過制定勞工標準、制定政策和設計促進所有婦女和男子合理工作條件的方案,促進工人權利。
生活工資
生活工資是一種公平的工資或補償,它使工人及其家庭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並支付必需品的費用,包括食物、水、住房、教育、醫療保健、交通、服裝和其他必需品,包括應對突發事件的備用金。亞洲地區的工賃聯盟根據多種因素計算生活工資,包括所支持家庭成員的數量、工人及其受扶養者的營養需求,以及住房和教育等其他基本需求。
最低工資和生活工資之間通常存在較大的差距。這是因為國家的最低工資通常被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以確保國家保持競爭力,並使成本保持較低,以便全球品牌選擇在該地採購或設廠。品牌需要承諾支付生活工資,以確保為其創造利潤的工人能夠生活得有尊嚴。
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是一個法律術語,薪水的金額根據不同國家的勞動法來確定。通常,最低工資的金額遠低於能夠維持工人體面生活質量的生活工資。在工會談判力較低的國家,最低工資也會處於較低水平。
職業安全與健康(OHS)
職業安全與健康(OHS)是公共衛生領域研究疾病和傷害趨勢的範疇,也旨在改善工作場所的健康與安全標準。這個領域的知識被用來制定和實施法規,以限制導致身心傷害的危險。每個職業都有其自己的健康與安全風險,確保工人安全地執行工作是每個雇主的責任。
貧困工資
貧困薪水和對工人的剝削在全球製衣業中已經系統性地根深蒂固。
低工資使工人及其家庭陷入貧困的循環中。工人被迫長時間工作,以賺取足夠的生活費,他們不能因危險的工作環境而拒絕工作,也不能在生病時休息。貧困工資剝奪了他們的選擇權。在許多製衣生產國家,最低工資被設定在貧困水平,以吸引企業。
成衣工人通常每週工作六天甚至七天,但往往無法賺到足夠維持生計,更不用說存錢了。他們可能不得不依賴貸款支付租金或支付醫療或教育費用。貧困工資通常導致問題,例如惡劣的居住條件、童工、營養不良和對婦女的暴力。
拉納廣場大樓倒塌事件 (Rana Plaza)
在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國的拉納廣場大樓(Rana Plaza),一座八層高的製衣製造廠建築物倒塌,造成超過1,100名工人喪生。該建築物包含多個獨立的製衣工廠,僱用超過5,000人,還有幾家商店和一家銀行。儘管政府官員經常宣稱該建築物是安全的,但由於增加了額外的樓層並且在審核中失敗,這一事件仍然發生了。這場工業災難標誌著對社會遵循審核的有效性開始質疑。
遣散費
遣散費,也被稱為解雇費,是雇主支付給被迫被裁員的工人的一種一次性補償金。通常,遣散費與工人在一家工廠工作的年限有關。在一些生產國家,遣散費是法定的;而在其他國家,則可能是自願性的或透過集體談判提供的。遣散費至關重要,因為它形成了一個緩衝,使工人在尋找新工作時能夠支付帳單並讓孩子繼續上學。許多法定提供遣散費的生產國家缺乏強大的社會保障制度來幫助工人在就業之間維持生計。雇主應當將遣散費視為一種權利,並確保支付,但實際上許多工人並未收到應支付給他們的款項。
遣散偷竊
遣散偷竊指的是雇主未能支付足夠的遣散費給員工的情況。在裁減工廠或員工失業時,這是製衣業中常見的現象。工人可能需要等待多年才能收到他們應得的錢,或者有些人可能根本無法按法律規定收到他們應得的款項。如果一家工廠破產了或聲稱處於極端的財務困境中,即使通過法律途徑,也很難拿回錢來。當工人失業時,全球品牌積極出面,確保工人獲得應得的全部遣散費是至關重要的。遣散偷竊的一個例子是正在進行中的案件,涉及日本零售巨頭優衣庫和2000名印尼製衣工人。 2014年,印尼的Jaba Garmindo工廠供應優衣庫,報告了許多勞工違規行為,包括未支付加班費和非法解雇懷孕工人。因此,優衣庫決定退出該工廠的生產,並稱“存在品質問題”。 2015年1月,工人不再按時收到全額工資。三個月後,該工廠突然關閉,宣布破產,導致4000名工人失業,欠下數百萬美元的未支付工資和遣散費。他們設法取回了拖欠工資,但現在,七年多過去了,2000名前工人仍在爭取他們合法應得的550萬美元的遣散費。 優衣庫仍然拒絕支付。
罷工
罷工是勞工集體拒絕雇主要求在不合理工作條件下工作的行為。罷工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為了應對經濟情況,如工資上漲,或勞工條件等勞動狀況。大多數罷工通過暫停生產進度來對廠商造成更多成本,來威脅雇主,直到雇主同意工人的要求,例如工資和福利。
國際勞工組織(ILO)的結社自由委員會承認,罷工權是工人及其協會正當推動和捍衛其經濟和社會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罷工行動追求的要求性質可以分為職業性的(目的在保證或改善工人的工作或生活條件)、工會性的(目的在保證或發展工會組織和其領導人的權利)或政治性的。因此,罷工權不應僅限於可能通過簽署集體協議解決的勞資爭議。
打壓工會
打壓工會指的是阻止員工行使其合法組成工會的權利。常見的破壞工會措施包括解雇工會領導人和罷工工人、關閉或遷移工廠以消滅工會、以及對工會成員進行暴力和恐嚇。這些策略旨在限制工人進行集體行動的能力,限制工人談判更好的工作條件或補償違規行為。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全球破壞工會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加。例如,為知名品牌C&A、Zara、Mango和Bestseller製造服裝的工廠裡,因為資方打壓工會,有許多工會成員和支持工會的工人因而失業。
工資竊取
工資竊取指的是雇主未按照合約或法律規定應支付給員工薪水和權益的狀況。工資竊取包括未支付最低工資、未支付加班費、要求在工作時間之外工作、非法扣減工資或甚至扣留工資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