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成緬甸工人要求公司支付合理薪資

 

2022 年 10 月,台灣寶成集團旗下位於緬甸生產愛迪達運動鞋的工廠工人舉行罷工,提出加薪等要求。然而,寶成緬甸廠不但沒有與他們公平談判,還讓緬甸軍方進入廠區驅散員工,並解僱多名參與罷工的工人。

 

寶成集團在其網站上稱其為「全球最具規模之品牌運動鞋和休閒鞋製造商」,號稱每年可生產超過 3 億雙鞋。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寶成在全球雇用超過 30 萬名員工。僅是為了耐吉和愛迪達,寶成就雇用了近 10 萬名員工,分布在五個不同國家。

 

2022 年,寶成集團淨利潤達新台幣 126 億元,而 2022 年第一季更創下該集團淨利潤史上第二高。同一季,寶成的出貨量約為 7,090 萬雙,每雙鞋的平均售價從一年前的 17.79 美元上漲至 19.65 美元。

 

換句話說,相較前一年,寶成每雙鞋可能向買家多收取 1.86 美元。然而,當緬甸廠員工提出單日薪水增加 1.5 美元,寶成不但拒絕,甚至極力驅散罷工、解僱參與罷工的員工。

 

當清潔成衣運動和其他台灣在地組織一同合作在台公開倡議、舉行記者會後,愛迪達和寶成被迫做出回應。然而,寶成緬甸廠員工的訴求大多未被實現,僅確保被解僱的工人能復職,而若他們不願重返工作崗位也能獲得先前積欠的全額薪資及遣散費。

 

寶成員工為何要求加薪?按實際價值計算,員工現今工資低於 2019 年,生活成本卻早已超過 2019 年

 

2022 年 10 月 25 日,寶成緬甸管理層多次拒絕與員工進行談判,工廠工會因而發起罷工。 7,800 名員工中有 2,000 人參與。然而,三天後,寶成就通知緬甸軍方入廠鎮壓罷工,隨後解僱 26 名員工,其中包括 16 名工會成員。

 

自 2018 年以來,緬甸法定基本工資便一直沒有提高。而根據緬甸法律,緬甸的基本工資每兩年應調整一次, 2021 年 2 月軍事政變後基本工資卻呈停滯狀態。該基本工資法從 2013 年開始生效,而 2015 年單日基本工資為 3,600 緬元(1.70 美元), 2018 年也增加至 4,800 緬元(2.30 美元)。然而,自政變以來僅管消費者物價不斷上漲,基本工資卻都沒有再提高。

 

軍事政變後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消費者物價飆升,通貨膨脹也比以往嚴重。 2022 年 6 月,緬甸通膨率達 12.93% ,創下緬甸歷史新高。同時,全球食品價格也在 2022 年創下新高,使情況更加劇。

 

目前單日基本工資為 4,800 緬元,若將通貨膨脹納入計算,僅相當於 2018 年的 3,354 緬元,甚至不及 2018 年的單日基本工資。另外,根據緬元在 2013 年 3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間下跌 34%的情況,工人權利聯盟(Workers Rights Consortium)近一步計算發現要達到 2018 年的單日基本工資標準 4,800 緬元, 2023 年的單日基本工資應為 7,300 緬元。

 

換句話說,在 2023 年的匯率調整後,從緬甸工廠採購的服飾品牌只需支付 1.70 美元,而非 2.30 美元,獲利將更多,是這場「政變紅利」的受益方。 但服飾品牌明明可以也應該支付更多費用。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 2022 年緬甸約有 40% 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2022 年 7 月及 8 月有將近一半的家庭申報遭遇收入損失。針對此現象,該報告進一步提出解釋說明緬甸家庭一直在減少食品及非食品類的開銷以因應經濟窘境。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估計,緬甸約有 1,200 萬人處於中度糧食不安全狀態,約佔總人口的 12%。糧食不安全起因於缺乏足夠食物來源,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寶成工會董事長Phyo Thida Win指出,工廠將生產目標提高了近兩倍,從 2018 年的每小時 120 雙,提高到現在的 220 雙。 然而,員工的工資不僅沒有相應提高,實際工資還低於 2018 年。 

 

在此背景下,寶成緬甸員工組織起來要求將薪資從 4,800 緬元增加到 8,000 緬元(3.80 美元),即每天只增加 1.50 美元。然而,如上所述,考慮通貨膨脹,與基本工資的實際值 7,300 緬元相比,基本工資上漲至 8,000 緬元僅增加了 700 緬元。為了獲得更高的薪資,寶成員工試圖與公司談判,但寶成拒絕提高薪資,只同意發放購物券,讓員工在小範圍的商店做使用。

 

清潔成衣運動東亞聯盟計算發現,寶成員工的薪資漲幅總計只有 682,464,000 緬元(約新台幣 965 萬元),僅佔寶成 2021 年淨利潤新台幣 166 億元的百分之零點七。這表示寶成完全有能力支付員工更高的工資。不僅如此, 2021 年愛迪達淨利潤為 14.92 億歐元,將近新台幣 500 億元,若寶成員工工資上漲,對愛迪達的財務報表影響將是微乎其微。

 

寶成雖聲稱,「戮力於提供員工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與優良的勞資合作制度,並基於對員工勞動權益的尊重」,事實並非如此。

 

清潔成衣運動呼籲愛迪達支持寶成員工加薪 

 

隨著媒體廣泛報導了此次鎮壓的消息,愛迪達回應稱:愛迪達強烈反對這些解僱行為,這違反了我們的工作場所標準以及我們維護員工結社自由的長期承諾。 

 

根據愛迪達的《工作場所標準》,「業務夥伴必須承認並尊重員工按照自己的選擇參加並組織社團和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並「發佈並實施不報復政策,允許員工向管理層或者我們直接表達他們對工作場所條件的憂慮,且不用擔心遭受懲罰或失去工作」。 

 

從各方面來看,寶成都沒有達到愛迪達立下的標準。

 

事實上,寶成集團在其自身的《行為準則》中表示,「雇主必須認可和尊重雇員的自由結社和集體談判的權利。」 

 

換句話說,寶成不僅違反愛迪達的《工作場所標準》,甚至與自己的《行為準則》背道而馳。

 

在寶成工會遭打壓後,愛迪達也表示正在調查供應商行為的合法性,並呼籲寶成立即恢復被解僱員工的職位。

 

不過,寶成拒絕這麼做,甚至向員工要求簽署自願辭職信,否則將失去 10 月份的工資。而面對公司手段,員工選擇拒絕簽署自願辭職信,力爭恢復工作機會。但作為復職的交換條件,寶成要員工另外簽署一份新的合約,要員工承諾放棄此次罷工所提出的要求,並禁止他們參與往後的罷工行動。

 

愛迪達的《工作場所標準》也清楚寫明:「工資要滿足員工生活基本需要及合理的儲蓄和開支。我們期望業務夥伴能通過改善薪資系統、福利專案和其他服務來逐步提高員工生活水準,改善生活品質。」 

 

而寶成的《行為準則》也呼應了這一點:「當報酬無法滿足工人的基本需求和帶來可支配收入時,雇主應當盡力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以逐步達到合規的報酬標準。」 

 

因此,寶成需要滿足員工加薪的要求,愛迪達也需要確保寶成給員工足夠的工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加薪要求得到滿足,根據清潔成衣運動東亞聯的估計,仍達不到員工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數額。 

 

清潔成衣運動也透過公共平台、社群媒體及其他與愛迪達的溝通渠道,增加大眾對此案的認識,要求愛迪達遵守其工作場所標準,確保員工獲得符合其基本需求和生活水平的公平工資。

 

根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11 年批准的《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企業有責任與相關利益攸關方協商,評估其運營和供應鏈中的人權影響,以便利用其影響力在供應鏈中實施有效行動,從而減輕其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任何嚴重侵犯人權行為。 

 

對於寶成明顯的違規行為及可採取的補救措施,愛迪達應果斷採取行動,與其《工作場所標準》保持一致,並確保寶成「能通過改善薪資系統、福利專案和其他服務來逐步提高員工生活水準」。


 

清潔成衣運動成功支持恢復遭解僱員工的訴求 

 

在寶成屢次拒絕員工的要求後,清潔成衣運動東亞聯盟於 2023 年 2 月 7 日在台灣召開記者會,向台灣民眾揭露此案,並向寶成施壓,要求其回應員工的訴求。 

 

記者會由清潔成衣運動東亞聯盟執委及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鄭中睿主持,台灣民進黨立法委員洪申翰出席。 與會者還包括清潔成衣運動的全球合作夥伴、工人權利協會東南亞田野總監Bent Gehrt,以及當地利害關係人,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及台灣自由緬甸網絡成員孫友聯和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孫興瑄。

 

記者會中,清潔成衣運動提出對寶成員工基本生活需求費用的估算,其中包括房租、交通、食物、水電、通訊等,並指出即使滿足了員工的加薪要求,由於緬甸物價飛漲,仍不足以滿足基本生活水平。

 

除加薪這一關鍵訴求外,記者會上還提出了以下三點訴求:

  • 2022年10月28日遭寶成緬甸廠解僱的26名工人中,凡是有意繼續於寶成工作者,寶成均應立即無條件聘回,並保證年資延續且工作內容、待遇不變。 

  • 寶成緬甸廠承認Myanmar Pou Chen Basic Labor Union之工會地位,並立即與該工會就其2022年10月25至27日罷工之訴求展開協商。 

  • 台灣行政院盡快提出「企業環境與人權盡職管理法」草案,送立法院審議。 

 

在記者會的壓力下,寶成出面回應,否認壓制員工權利。

 

儘管如此,清潔成衣運動獲悉,記者會結束後,13名被解僱的員工已復職,其中13人接受了遣散費。 雖然工會最初的要求並未得到完全滿足,但這些行動成功迫使愛迪達和寶成做出回應,一半被解僱的員工得到了復職。 

 

目前,寶成員工還在持續要求寶成尊重他們的集體談判權,因為公司仍不斷試圖勸阻員工加入工會,甚至威脅他們若加入工會將遭受相關懲處。由於緬甸的實際工資低於 2018 年,緬甸各地工人也都在要求提高基本工資。清潔成衣運動會持續關注此案,思考如何支持工人達成迫切需要的薪資增長。

 

台灣需要確保台灣企業遵守人權責任 

 

台灣政府沒有對記者會做出回應。 蔡英文總統多次表示,她的政府致力於與「理念相近夥伴站在一起,捍衛自由與民主」。她還表示,「確保臺灣的民主,對於維護我們共同未來的自由和人權至關重要」。 

 

隨著台灣政府和蔡總統繼續捍衛台灣在亞洲地區和全球的民主作用,有必要確保在海外經營的台灣公司也發揮作用,踐行對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承諾,並確保台灣公司員工的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的權利得到尊重。 

 

其他國家正採取更加具體的措施,確保其境內公司在營運時會尊重人權及勞工權益。例如, 2022 年 2 月 23 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一項關於企業永續發展盡職調查的草案,旨在要求歐洲公司確保在公司內部及全球供應鏈中能實踐永續和人權。該草案要求公司制定政策和計畫,將此類盡職調查納入其營運和供應鏈,並監控其影響和有效性,否則這些公司可能會根據各自國家的法律被處以罰款。

 

而根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 2021 年批准的《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各國政府應立法要求企業將人權實踐納入其營運和供應鏈中,並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報告相關人權狀況。另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也於 2018 年通共《責任商業行為盡職調查指南》,為企業實施盡職調查提供進一步支持。該指南還包括一項申訴機制,在每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及其他夥伴國加建立國家聯絡點(National Contact Points, NCP),允許個人和企業舉報不遵守準則和侵犯人權的企業,以便進行調解以解決問題。迄今為止,已有 51 個國家設立 NCP 。

 

作為民主和人權捍衛者,台灣政府應跟上其他國家腳步,實施類似立法和申訴機制,以確保有一個法律機制,規範台灣企業相關的永續發展盡職調查,並尊重公司營運當地的人權和勞工權益。

 

自緬甸軍方政變後,該政權已將 16 個未登記的工會及民間組列為「非法勞工組織」。面對公司及軍方的雙重威脅,緬甸工人及工會組織持續抗爭要求公平薪資及更好的工作環境是一項勇敢的舉動。台灣政府應該展現更強的領導能力,確保像寶成這樣的台灣企業不會成為壓迫的受益方,也不會和壓迫的一方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