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伎倆
品牌伎倆
品牌伎倆指的是公司如何市場推廣商品以獲取最大利潤,並避免其社會和環境責任。在本部分中,我們還概述了用於追究企業活動責任的關鍵概念和倡議。
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一家企業將人和環境的重要性放在與盈利同等的位置。然而,在現實中,社會責任計劃很少涵蓋供應鏈或製造過程。品牌使用“道德”和“可持續”等時髦詞語來推銷更多的產品。它們制定行為準則,聲稱這樣可以保護其道德實踐,但這些很少轉化為實際行動,保護工廠工人的權益。
行為準則(CoC)
服裝公司對於外界對其供應鏈中違反勞工權益的批評做出了改善的承諾。儘管建立了從安全到薪資、工作條件到工人生活等各種自願倡議,但工作條件和工人的生活並未改善。更糟糕的是,許多公司把這些自願承諾當作一種賣點,試圖表明他們是一家具有社會意識的公司。
行為準則(CoC)是一套根據道德和法律標準管理企業和商業行為的法規。 透過實施一套行為準則,公司可證明其按照商業道德的最高標準經營業務的承諾,高於當地法律要求。 每個品牌和進口商都可制定其行為準則,並要求供應商遵守,或可以採用國際公認的方法。
道德守則
道德守則或行為準則是一套自願遵從的規則和條例,關於道德原則和組織同意遵守的標準。行為準則通常言之有物,但其失敗之處在於將這些原則轉化為實際行動。例如,那些從孟加拉的拉納廠(Rana Plaza)採購的歐洲品牌,雖然都有行為準則,但這並未導致一個安全的工作場所,2013年該建築物倒塌時有超過1,130人喪生。在拉納廠成為全球頭條新聞後,消費者表達了他們期望品牌和供應商對工人的安全和權益侵犯負責的期望,以及期望品牌公平對待製造其產品的工人。不幸的是,許多生產國的勞工法執行可能薄弱,而道德守則/行為準則是一套自願標準。
工廠審核
社會審查行業已發展成一個主要用於轉嫁責任的不透明體系。審查員在緊湊的時間表下使用不足的檢查清單,缺乏查找根本原因或有意義的補救措施的動機。社會審查公司以本應保護的工人為代價而獲利。審查業務中的問題僅通過對購買實踐進行根本原因分析才能反映出來。
快時尚
快時尚是從“快餐”一詞演變而來,可定義為基於迅速變動的潮流和低價格的大規模生產模式。快時尚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注重數量和以極低價格的方式過度生產,這意味著工人的工資保持在貧困水平,並且在安全方面削減成本。像H&M、Zara、Shein和Mango這樣的品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格和迅速的交貨週期製造伸展台的仿冒品,這導致每年有5,300萬噸不受歡迎的衣物被燒毀或丟棄在垃圾填埋場。儘管快時尚價格實惠且時尚,但它導致了過度生產、浪費、環境惡化和惡劣的工作條件。
漂綠
漂綠是指品牌、企業、組織或政府利用營銷策略,展示出環境負責的形象,卻沒有足夠相應的行動。綠色洗白現在是一個日益關注的問題,因為公司正試圖從對道德服裝的需求增長中受益,操縱社會良知的客戶。漂綠將勞工和環境違規行為隱藏在道德商業的幌子背後。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幫助下,通過非政府組織、活動家、記者甚至日常消費者更容易發現漂綠的品牌。
MSI
MSI指的是多利益相關者倡議,這是企業、公民社會和政府等其他利害關係人之間進行參與的框架。儘管MSI在促進供應鏈責任的理念正常化以及促進品牌、工會、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之間的討論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它們已經變得不過是時尚產業的一個假象,遮蔽了行業對責任和批評的保護,而不是保護工人。
計劃性汰舊
或稱計畫性報廢,是一種商業、設計和經濟上的策略,故意將產品設計成容易損壞或過時,意圖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產品。例如,快時尚品牌生產的衣服通常品質低劣,穿、洗幾次後便會損壞。時尚品牌還會不斷創造快速變化的“潮流”,為了趕流行,人們便會扔掉過時的舊衣服,頻繁地購買新衣服。或稱計畫性報廢,是一種商業、設計和經濟上的策略,故意將產品設計成容易損壞或過時,意圖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產品。例如,快時尚品牌生產的衣服通常品質低劣,穿、洗幾次後便會損壞。時尚品牌還會不斷創造快速變化的“潮流”,為了趕流行,人們便會扔掉過時的舊衣服,頻繁地購買新衣服。
社會漂洗
社會漂洗描述的是一種情況,即公司的活動看起來比它們實際上更有社會意識。這是一種欺騙性的做法,公司試圖通過誤導性的廣告宣傳和巧妙的品牌定位來掩蓋其負面影響。例如,一家公司可能只投資於表面上對社會有益的創新,但實際上它們並未提供任何實際的可持續效益。